
- 高考真题
- 高考模拟
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八农业提升练
专题提升练
(时间:45分钟 满分:100分)
一、选择题(本大题共11小题,每小题4分,共44分)
(2015·太原二模)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,回答1~3题。
{C}{C}{C}
1.甲、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( )
A.商品谷物农业、大牧场放牧业
B.乳畜业、商品谷物农业
C.水稻种植业、商品谷物农业
D.乳畜业、水稻种植业
2.影响图中甲农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( )
A.市场 B.劳动力 C.气候 D.水源
3.图中乙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( )
A.水源 B.土壤 C.热量 D.地形
解析 甲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纬度较高,水热条件较差,不适宜发展种植业,但这里是俄罗斯城市集中分布区,市场条件好,适宜发展城郊农业和乳畜业。乙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区,水热配合条件比其他地区要好些,是俄罗斯小麦集中种植区,但由于纬度高,热量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。
答案 1.B 2.A 3.C
(原创题)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~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。读图完成4~5题。
{C}{C}{C}
4.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,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( )
A.西南地区 B.东北地区
C.华南地区 D.西北地区
5.上题所选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是( )
A.小农经营、商品率低
B.生产规模小、机械化程度高、专业化程度低
C.科技水平低、单位面积产量高
D.生产规模大、机械化程度高、商品率高
解析 第4题,读图可知,我国1980~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,所以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东北地区。第5题,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,大规模生产小麦、玉米等粮食作物,具有生产规模大、机械化程度高、专业化水平高和商品率高等特点。
答案 4.B 5.D
(2015·佛山市模拟)读南美洲甲、乙两大农业区分布图,完成6~7题。
{C}{C}{C}
6.甲、乙两农业区相比,相似的是( )
A.地形 B.气候
C.农业地域类型 D.种植的农作物
7.乙农业区的农产品大量销往( )
A.南非
B.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
C.欧洲
D.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
解析 第6题,甲农业区位于巴西高原,为热带草原气候;乙农业区位于拉普拉塔平原南部,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。甲农业区有大片的热带草原分布,乙农业区为世界著名的潘帕斯草原,两区域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发展了大牧场放牧业。第7题,乙农业区大量生产牛肉等畜产品,欧洲市场广阔,牛肉等畜产品的消费量大;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,市场狭小;北美洲的美国、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、新西兰是世界主要农畜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,不需要大量进口乙农业区的农产品。
答案 6.C 7.C
(2015·南京模拟)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。读图回答8~9题。
{C}{C}{C}
8.图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( )
A.甲、乙 B.丙、丁 C.甲、丁 D.乙、丙
9.该河谷农作物一般贮藏器官特别发达,单株生产力高,如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/亩,萝卜、黄瓜单个重10~15 千克,马铃薯单个重0.5~1 千克。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( )
①夏季气温较低,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,光合作用无“午睡”现象,有机物累积多 ②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③光照强,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
④地势高,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
A.①②③ B.②③④ C.①③④ D.①②④
解析 第8题,该河谷的北坡是阳坡;青藏高原东南河谷常受夏季风(西南风)影响,所以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,丙地为最适宜发展河谷农业的地点之一;海拔低处气温较高,则乙地气温最高,热量最丰富,河谷底部灌溉方便,故乙地也是最适宜发展河谷农业的地点之一。第9题,青藏高原气候高寒,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,气温较高,无霜期长,夏季气温较低,光照强,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;作物生长期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累积(白天由于无抑制性高温影响,光合作用无“午睡”现象;夜晚气温较低,作物呼吸作用微弱,消耗有机物少);降水条件较好,土壤比较肥沃,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,因而适宜耕作,成为农业高产地带。
答案 8.D 9.A
(2015·浙江绍兴二模)下图为我国50˚N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。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米,区域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。读图完成10~11题。

Copyright © 2011-2021 Powered by Beidoustudy.COM|北斗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北京天域北斗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:010-53395995 邮箱:beidoustudy@163.com